台北市長柯文哲再出新招!繼台北市各級機關學校、市政大樓內全面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後,柯文哲再提出環保政策,並打算從學校開始推廣,減少校園垃圾桶、塑膠袋使用,強調「如果不方便可以讓國家進步,我願意去做!」一語引發網友意見正反兩極。
12 日的「嗡嗡嗡市政體驗營」當中,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學生對談時提出「每班都要垃圾桶嗎?」「午餐剩菜可不可以打包帶回家?」「廚餘桶一定要每班一桶嗎?」等疑問,要教育局找環保局一同討論。他認為學校教育是推廣公民教育最好的地方,希望可以從校園開始執行,減量廚餘和垃圾,讓學生從中學習,未來將可改變社會文化。
柯文哲指出,日本諸多公共場所都沒有擺放垃圾桶,民眾將垃圾帶回自家分類,並稱自己已經不會購買塑膠杯、寶特瓶飲品,這些東西焚燒後產生更多 PM2.5 和空汙問題,希望環保署推動至各縣市,透過中央力量達到垃圾減量。
影像工業內視鏡為使用小於1/6"的CCD或CMOS晶片位於內視鏡軸端直接取像,經訊號傳輸線傳送至後端握把內訊號轉換處理電路後以標準Video格式提供給監視器顯像,可視為分離式超小型CCD,也有小型監視螢幕一體製造之機種,因影像直接轉成電氣訊號所以內視鏡無法直接目視,照明採用LED位於軸端直接照明;優點為使用技術層次低製造容易,製造成本較低且與軸長無關,以螢幕觀察輕鬆容易;缺點為受限於CCD或CMOS晶片位於軸端,內視鏡軸徑最小只能達4mm左右,另外耐環境性較差,除少數機種外容許耐溫性及耐震性均不及光學視內視鏡,無法應用於各種場合。
此外,根據統計顯微鏡指出,單看台北市高中以下學校,每天產生的廚餘量就高達 2 至 3 噸,柯文哲認為,每個班級都使用廚餘桶的話,量就會很多,但若大家將廚餘打包回去,或將剩菜提供給中低收入戶學生免費使用,或許可以成功達到廚餘減量效果。強調「如果不方便可以讓國家進步,我願意去做!」
對此,網友們則紛紛表示「現在小孩嘴巴都有夠刁,要廚餘減量難」、「低能政策」、「打包帶回去萬一臭酸吃壞肚子多麻煩」、「開放柯粉回收廚工業內視鏡餘」、「是可以討論,不過重點應該是廚餘如何減量,而非廚餘桶」、「沒有垃圾桶就沒垃圾?根本笑話」、「我們班從來沒有廚餘桶,我都直接把廚餘丟到垃圾桶」;不過也有網友力挺「丟議題出來腦力激盪也不錯啊」、「蠻不錯的想法,從小就培養」。
由於一般光學顯微鏡受到光波長的限制,使其解析力之極限僅約為0.2μ(1μ =10-6m),僅能觀察到少數的細菌,而無法看到大小介於10~300 nm(1nm =10-9m)之間的病毒,因此而有了電子顯微鏡的發明,使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病毒與細菌的形狀及構造,電子顯微鏡除了在微生物的檢驗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外,也滿足了人類永無止境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,而在面對生物恐怖攻擊與新興感染症可能發生的未來,電子顯微鏡依舊扮演無法取代的重要角色。
留言列表